image.php

 

   這週日在國家戲劇院看了改編自台灣的旅德作家-陳玉慧的海神家族。

  海神家族是一部半自傳式的小說,內容敘述了家族三代的感情糾葛。不但探討了台灣近代發展的歷史,也可以窺見作者不斷在找尋、定位自我與家國的思考歷程。

  由於事前有看過原著小說,所以對於舞台劇會如何呈現形式跟表現手法感到非常的期待與好奇。該如何在短短的120分鐘內演完一個家族三代的曲折故事呢?書中跳躍式書寫的段落該如何在舞台上表達?亦或,音樂又該以何種曲調呈現?書中跳躍式的段落書寫,作者(第一人稱)不斷穿插在書中情節,跳動的時光,該如何表現出他的關鍵戲份跟立場?這點在演出前也讓我頗為好奇。

  這些問題在腦子裡盤旋許久,直到親眼欣賞完,我才得到解答。雖然我對舞台劇完全是個門外漢,但這真是場讓人驚豔、精采的演出!非常值回票價!

  先談談我認為的元素方面:這本書涵蓋了德國、日本、台灣三種不同文化。台灣文化的表現:演員以歌仔調的演出方式不但不突兀,反而精確的傳達了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。每一段歌仔調,都濃縮了書中人物的心情或是情節的轉折。似乎每唱一段就是菁華的呈現。除了歌仔調,還結合了西洋的音樂元素;部分橋段則是巧妙融入了台灣傳統陣頭、歌仔戲,十足傳達了濃厚的台灣味。

  再來是意象的表現手法:

  開場就以作者本人的出現揭開序幕(這正好符合書的第一人稱書寫,兩者之前有種巧妙的連結)。結尾則是以一段德語旁白作為ending。不但很有味道,也給整齣劇來個前後呼應,我認為是個有力的結尾。

  其中一定要特別一提的是:中間有段精彩現代舞蹈的獨白。這段舞蹈傳神的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。從不安定到自我懷疑,情緒從平穩柔順到激烈高昂,最後碰的一聲,癱倒在地。她微微的掙扎了一下,似乎想要呼救,但還是無解,於是倒地。直至生命中的另一半出現-她的德籍未婚夫出場,對她而言彷彿像一道曙光,在混亂的心靈中得到依靠,於是她遇到了愛。這段橋段對作者而言是很重要且關鍵的內心情感,舞台上選用現代舞蹈來傳達,非常的有創意也具深思性。

  意象的表現,除了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音樂、動人的又配合劇情高低起伏的背景音樂之外,我認為每一橋段中,燈光設計跟背景影像的表現也非常具有巧思。

  燈光的變換和舞台相互加乘,例如心花怒放的秩男,用紅色和藍色的燈打下來,形成一種繽紛紫,彷彿是愛情的意象。而正男與綾子初次相遇的過程,上面打下螺旋形的燈光,正男背著生病的綾子繞著螺旋形的燈光走了幾圈,就成了代表性的一段路。由此便可看出,原來舞台燈光有著大大的學問跟創意,原來台灣的舞台表演藝術也是如此的進步。

  背景的影像也發揮點綴的功用。綾子初到台灣來時,背景影像盤旋著一隻孤鳥,那隻孤鳥,就像隻身渡海來到台灣的綾子。

  這些音樂跟燈光,甚至影像,都有加分的效果。雖然故事內容是偏向沉重跟正經,但是劇中適當的穿插了一些輕鬆跟幽默的片段,我們隨著人物發笑後,又能重新融入劇情,隨著專業的演員們一起進入海神家族世界。

  但是還是有一些小小的缺陷:對於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人,對於劇中有些意念性或者是片斷性的表現跟人物,可能一時之間會難以了解其關連性;還有整齣劇可能因為時間的關係,所以劇情只能聚焦在書的前段-正男與綾子的家族故事。後半部只好稍微帶過有點可惜,讓人有些意猶未盡。


  雖然劇中沒有提到"海神家族"的書名由來,但是媽祖神像就是劇中的關鍵(也是台灣精神的象徵)。她不但象徵了綾子被台灣文化同化的認證,也是秩男在逃亡時的精神中心-致男專心的雕刻媽祖神像,好似把他對綾子的感情全部都灌輸進去。

 

  總而言之,這是一場精采又好看的舞台劇。現場表演所帶給我的震撼跟感動,這些演出會直接的衝擊我的視覺、聽覺,演員們專業的舞台魅力等等。這些都是在書中所不能體會到的。但不能否認的是,書中所書寫的人物細膩情感部份,又是另外一種風味,值得細細品嚐。

  總覺得意猶未盡,希望未來能再繼續演出海神家族第二部。或者出個DVD我應該也會收藏!是一部好作品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hs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